2024年全國兩會五大看點
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:譚謨曉 張辛欣等
日期:2024-03-04 08:41:57
2024年全國兩會即將啟幕。
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,是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,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前景壯闊,任務艱巨。
① 今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如何確定?
當前,我國經濟回升向好、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。今年中國如何聚焦經濟建設中心工作、確定發展目標,備受關注。
“十四五”經濟增速指標設定為“保持在合理區間、各年度視情提出”。從不久前各地兩會釋放的信息看,多地將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在不低于5%。
如何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、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、擴大有效益的投資、培育外貿新動能,以及加強對實體經濟的保駕護航,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將積極建言獻策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委員說,要持續夯實穩的根基、蓄積進的動能。發揮好工業經濟“壓艙石”作用,著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。
② 重點領域改革如何推進?
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釋放內需潛力、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的重要抓手。近期,國務院多次就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出部署。
“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迫在眉睫。”全國政協委員、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說,要從產權保護、市場準入、公平競爭、社會信用等方面入手,加快建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說,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,激發民營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。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。
“勞動、人事、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是國企改革中難啃的‘硬骨頭’。”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說,要加快健全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,打造一批機制新、活力足、動力強的改革樣板。
③ 新質生產力如何持續“上新”?
從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,到今年多地政府工作報告“新”字頻現,“新質生產力”已成為社會關注度極高的熱詞,全國兩會期間將繼續引發熱議。
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布局未來、創造未來、競爭未來。”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代表說,新質生產力順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趨勢,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、支撐力。
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代表認為,發展新質生產力,關鍵是科技創新。要著力構建創新安全的技術生態體系、完善開放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,促進原創性、顛覆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。
④ 民生保障如何更有力度與溫度?
就業是民生之本。今年就業總量壓力不減,高校畢業生、農民工等群體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。
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人,同比再增21萬人。多位代表委員建議,要進一步落實好社保補貼、吸納就業補貼等政策,激勵經營主體鞏固就業“存量”,擴大就業“增量”。
“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”,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民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。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委員建議,綜合運用財稅、醫療、保險、教育等支持措施,減輕家庭生育、養育、教育負擔。
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委員說,要重點解決好老年人居家養老、就醫用藥、康養照護等急難愁盼問題,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,大力發展銀發經濟。
⑤ 如何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?
近段時間,一系列政策舉措釋放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鮮明信號。
“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開放。”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委員說。
去年10月,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八項行動對外公布。顧學明表示,下一步要抓好落實落地,與共建國家深化貿易投資合作;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“小而美”民生項目。(據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記者譚謨曉、張辛欣、潘潔、謝希瑤、梁軍、魏弘毅)